陶瓷柱塞是采用現代工程陶瓷材料,利用陶瓷金屬化粘接、焊接、鑲嵌及套接技術組裝成型的一種高性能部件,是同類金屬泵理想的替代產品,已廣泛應用于醫藥器械、環境工程、石油、化工等行業。
但陶瓷柱塞的生產工藝流程需結合材料特性與精密加工要求,不同材質(如氧化鋁、氧化鋯、碳化硅)的工藝細節略有差異,但核心流程具有共通性。
一、原料制備與預處理
原料選擇與配比
根據材質需求(如 95% 氧化鋁、氧化鋯、碳化硅等),選用高純度粉末(純度通常≥99%),并按配方添加燒結助劑(如氧化釔用于穩定氧化鋯)、分散劑等。
示例:氧化鋁陶瓷原料需混合氧化鋁粉末、燒結助劑(如 MgO),確保粒徑均勻(通?!?μm),以保證燒結后密度。
混料與造粒
采用球磨機、行星式混料機等設備,將原料與去離子水、分散劑混合,通過研磨球(陶瓷球)攪拌均勻,形成漿料。
漿料經噴霧干燥造粒,制成流動性好的顆粒(粒徑約 50-200μm),便于后續成型。
二、成型工藝
根據柱塞尺寸、精度要求選擇成型方式,常見工藝包括:
干壓成型
適用于中小尺寸柱塞,將造粒后的原料填入模具,在液壓機下以 100-300MPa 壓力壓制,形成坯體。
優勢:效率高、成本低,但復雜結構需二次加工。
等靜壓成型(冷等靜壓 / 熱等靜壓)
冷等靜壓(CIP):將干壓坯體裝入橡膠模具,放入高壓容器中,通過液體傳遞壓力(100-200MPa),使坯體密度均勻,減少燒結變形。
熱等靜壓(HIP):用于碳化硅等難燒結材料,在高溫(1800-2200℃)和高壓(100-200MPa)下燒結成型,密度可達理論值 99% 以上。
注射成型(MIM)
適用于復雜結構柱塞,將原料與粘結劑混合成喂料,通過注射機注入模具,經脫脂(去除粘結劑)后燒結,精度可達 ±0.05mm。
三、燒結工藝
脫脂(僅注射成型需此步驟)
通過低溫加熱(300-600℃)或溶劑溶解,去除坯體中的粘結劑,避免燒結時產生氣孔。
高溫燒結
根據材質設定燒結溫度與保溫時間:
氧化鋁陶瓷:1600-1700℃,保溫 2-4 小時,燒結后密度≥3.85g/cm3。
氧化鋯陶瓷:1450-1600℃,保溫 2-3 小時,需控制氧分壓防止相變。
碳化硅陶瓷:1900-2200℃(添加燒結助劑時),或 2400℃以上(無助劑),需在惰性氣氛中燒結,避免氧化。
燒結后坯體收縮率約 15%-25%,需精確計算模具尺寸補償。
四、精密加工
燒結后的陶瓷柱塞硬度高(HV≥1500),需采用特殊加工手段:
研磨與拋光
外圓研磨:使用金剛石砂輪(粒度 #800-#2000)在高精度外圓磨床上加工,控制圓柱度≤0.005mm,表面粗糙度 Ra≤0.2μm。
內孔研磨:采用金剛石鉸刀或研磨棒,配合研磨膏(如碳化硼),保證內孔與柱塞的配合間隙≤0.01mm。
鏡面拋光:使用聚氨酯拋光墊 + 金剛石微粉(粒徑 1-5μm),使表面粗糙度 Ra≤0.05μm,滿足自潤滑微孔結構需求。
微孔加工(自潤滑結構)
通過激光雕刻、電化學腐蝕或機械研磨等方式,在柱塞工作面形成均勻分布的微孔(直徑 5-50μm,深度 10-30μm),儲存潤滑劑,降低摩擦。
五、表面處理與后加工
清洗與消毒
采用超聲波清洗(丙酮 / 酒精 + 去離子水),去除表面雜質,醫藥級柱塞需通過高溫蒸汽滅菌(121℃,30 分鐘)。
金屬化與裝配
若需與金屬部件連接(如柱塞桿),需通過陶瓷金屬化技術(如 Mo-Mn 法)在陶瓷表面鍍覆金屬層(Ni、Ag 等),再通過釬焊(如銀銅焊料)焊接,確保結合強度≥200MPa。
性能檢測
尺寸精度:使用三坐標測量儀(CMM)檢測直徑、圓柱度、垂直度等,公差控制在 ±0.01mm 以內。
表面質量:光學顯微鏡觀察表面粗糙度、微孔分布,確保無裂紋、氣孔。
力學性能:測試硬度(HV)、抗彎強度(≥500MPa)、耐腐蝕性(如酸堿浸泡后重量變化≤0.1%)。
密封性能:在高壓(如 50MPa)下測試泄漏量,確?!?.1mL/min。
六、組裝與成品檢驗
與泵體裝配
將陶瓷柱塞與套筒、密封件等組裝,調整配合間隙,測試運行時的摩擦系數(≤0.1)和溫升(≤30℃)。
全檢與包裝
每件產品需通過外觀、尺寸、性能全檢,合格后用無塵紙包裝,避免劃傷,醫藥級產品需在潔凈車間(ISO8 級)完成。